三十而立。JC

30 something, best part of my life is just about to begin

正版 VS 盜版


其實正版和下載的問題有點爭議性... 常看一些訪談性的節目都有說到這話題,而我個人歸納了幾點:

1.以前出唱片沒這麼容易,現在卻好像誰都能出唱片,明明唱得不怎麼樣,但只要有一點名氣的,長得好看的,都能出唱片,唱片的素質自然很難維持,而且每一年這麼多所謂的”歌手”發片,如果真的每張都要買正版,那也不是一筆小數目,我記得小時候所謂唱片很景氣的年代,一張唱片我們搞不好能聽上一整年,現在?聽個一兩個月後又有其他歌手的新專輯了,又得買張正版回來聽了... 感覺上唱片己經變成一種消耗品了!

2.現在唱片界的生態也在改變了,發唱片能賺錢己漸漸的變成傳說,產品代言,開個人演唱會或拼盤演唱會,接商演活動,拍電影拍廣告... 這些才是現在的藝人賺錢的最佳途徑.記得某制作人也說過:”很多時候一些藝人發片就像是一張名片,告訴廠家有他們的存在,他們有這樣子的人氣(結果也是買榜買回來的人氣),掙取到多一些廣告代言或商演活動的機會.”在這種心態下,試問制作出來的專輯能有多少誠意?

世界在轉變,很多事情都在轉變,唱片界也一樣需要轉變.憑心而論,唱片不景氣這回事,當然盜版和非法下載的确難辭其疚,但唱片業者本身也不見得沒有責任,雖然說音樂的好壞各花入各眼,不能一概而論,但你能想像花了幾十塊錢之買了正版,聽了之後只有一兩首,甚至一首中意的都沒有時那種郁悶的心情嗎?

而且在談及唱片收入的問題時,大家都把焦點放在歌手和唱片公司上,有多少人為幕後的工作者想過呢?詞曲創作人,專輯制作人,樂器演奏,宣傳企劃... 唱片大賣,這些幕後工作者的待遇有誰知道?SHE的”聽袁惟仁彈吉他”也說:”就算變成主打版稅可能又會拖拖拖”.其實唱片不景氣的真正受害者不是唱片公司,不是歌手,而是這些幕後工作者.

並沒有為翻版和非法下載辯護的意思,事實上在我能力范圍以內我也都盡量的支持正版.只是覺得把責任完全賴在消費者的身上也不是辨法,唱片業者的態度也很重要:當發片只為了賺錢,歌手淪為搖錢樹,音樂精神真的能發揚光大嗎?

在這里我衷心的對唱片業者說:我願意盡我所能的支持正版,但拜託你們也別老是消耗消費者,你知道每當我買了一張正版唱片不久之後,你又推出一張什麼勞子的”慶功版”,”珍藏版”,”超值版”之類的,就為了多那幾首MV,或多一首remix,多一些周邊商品,又要再掏錢買多一張唱片時,那種心情有多幹嗎?而且同一張唱片出幾個版本,CD不也只聽一張!同一張唱片買幾張,美其名為收藏,實際上肥了你們的錢包,多佔了我們CD架的空間,又浪費資源,現在講究環保好不好?你認為同一張唱片買幾個不同版本,或是只聽一遍只丟一旁是一件很環保的事嗎?

氣死我啦!X-(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